最近,上半年一系列重磅宏观数据陆续发布,经济回稳向好态势明显。每年7-8月,也是A股上市公司中报(也就是半年报)业绩预披露、正式披露的窗口期,也是全年景气投资有效性最高的月份之一。今年也不例外。截至8月6日,A股已累计有103家上市公司披露2025年半年报,其中90家盈利,13家亏损,合计营收为6833.33亿元,同比增6.06%,合计净利润为793.38亿元,同比增28.87%。
在指数高位波动、行业轮动“乱花迷人眼”背后,市场一直有条暗线——「中报预增」。像生物医药、通信、电子、有色化工、券商……近期轮番上涨,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业绩预告“大增”,叠加市场交易活跃。那么半年报到底怎么看?同样是业绩高增,为什么有的股价大涨、有的没显著反应呢?如何挖掘真业绩板块?
一、先看预告。
业绩预告是提前了解公司业绩的有效公开渠道。A股向来有“靓女先嫁”的现象,较早发布业绩预告的公司通常有亮眼的业绩表现。根据《证券法》规定,每年7月15日之前,有三个必须预披露半年报的情形:1)净利润为负;2)扭亏为盈;3)实现盈利,且净利润同比超±50%。(注:仅限于沪深主板上市公司,不含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上市公司)
预告主要围绕“净利润”同比增速,预告类型代表了三类行业(或公司):一是基本面向好(同比大幅增长,或扭亏为盈),提前给大家报喜,如今年的医药、通信、电子包括稀土有色化工,业绩都实现了同比大增,或局部扭亏为盈。不过情况有不同:稀土有色化工:作为上游材料,也是全球范围的周期性行业,受到世界局势、供需格局的影响比较大;医药、通信:作为成长行业,业绩不拘于一时一季,而是着眼更长周期的产业趋势,以及“政策-融资-产能”的正向循环。因此即便业绩预期落地了,市场还将继续定价未来“更高的成长空间”。
二是情况急转直下(同比大幅亏损),但还勉强维持盈利,给市场提个醒;今年的白酒,由于需求缩减,不少企业盈利腰斩,甚至有“盈转亏”的风险,从股价反应上看;但整体来看,“行业供给出清”可能言之过早。
三是上半年亏损、不挣钱的,可以看看是不是减亏了?如果不是,市场反而有可能“松口气”。 今年房企、光伏,继续亏损,但因为政策加码的预期,股价反而有韧性,光伏更是因为“反内卷”,还来了一波修复行情。
二、再看正式报告。
在7月15日之后的一个半月,是预披露、披露更加密集的时间。中报预告日到正式公告日大多间隔1月以上,在预告之后、正式公告日前,市场还会“二次炒作”。 半年报正式披露的时间表,在三大交易所官网有公布,集中在8月15日-8月31日,投资者可以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相比预报,正式报告的内容更为丰富,是全面了解财务报告、股东结构、公司经营计划的重要窗口:
不过,不同行业关注的点不一样:1)科技成长行业(如半导体、医药、军工):关注企业研发支出、资本开支趋势,以及创新品种上市进度。预期订单;2)周期行业(如制造业):关注产品周转率、现金流、应收账款;3)消费行业(如食品饮料):关注库存、营销费用等;4)高杠杆行业(如地产、银行):关注负债结构、资产质量等;
……
尤其是当前宏观经济磨底的阶段,不同行业的景气度分化明显,景气向好的方向集中在独立于经济周期+出海需求旺盛的科技领域(AI算力、军工、创新药等),以及部分供给紧张的周期品(稀土、铜等)。
为什么同样是业绩高增,有的股价能大涨,有些公告完股价暂时没有那么好的表现呢?情况可能分为这样几类:1)正式公告前,市场预期已打满+股价来到高位,获利资金有止盈冲动。2)高增长的背后,是偶发因素。下游需求、行业竞争格局仍不明朗……总之资金不看好高增长能够持续,借着半年报的利好高抛;3)有些时候,市场同时有多个热点主线,分流资金,因此对部分中报体现的基本面利好会存在滞后反应,投资者可以等待子弹飞一会儿;4)行业有其他政策、资金层面的利空消息,如减持、关税制度等,暂时冲击了中报的利好……
这里也建议大家还可以重点关注一个指标,就是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持股曝光。从持股比例变动来看,截至二季度末,获QFII持股的公司中,有29家获QFII加仓(含新进持股公司),加仓超0.5个百分点的公司有20家。从市场表现来看,截至8月8日,获QFII加仓超过0.5个百分点的20家公司年内平均涨幅接近48%,
外资对于中国资本市场,今年以来,信心大增,不少行业都迎来了中国的DeepSeek时刻,以创新药行业为例,以往是我们跟在别人后面,搞仿制(Me too),现在是别人向我们买授权(BD);各行各业,从跟随、学习、追赶,再到引领,由中国引领的行业开始越来越多。这背后,是我们的工程师红利、人才成本优势,以及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民族性格之下的超高工作效率。这是我们得以追赶并已然在部分产业(如新能源汽车、光伏等等)形成突破并引领全球的核心原因,也将进一步在更多、更新兴的产业发挥着作用。这不是某一两个产业的DeepSeek时刻,这是整个中国新兴产业和信心的DeepSeek时刻。我们知道,绝大部分同时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公司,港股往往有一定的折价,这体现了投资者结构不同导致的不同市场的估值差异;但最近在港股上市的两大行业巨头,却显示出了完全不同的信号。宁德时代,港股相对于A股溢价近40%;恒瑞医药,港股相对于A股溢价约15%。这些龙头企业,全球投资者似乎比内地的投资者更有信心,中国的核心资产正在受到全球资金的认可。未来,AH同时上市的公司中,港股相对于A股溢价的现象或将越来越多。千行百业的DeepSeek时刻,终将演化出中国资本市场的DeepSeek时刻。
风险提示:
,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相关观点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或承诺。行业或板块短期涨跌幅列示仅作为市场行情分析的辅助材料,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
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人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基金有风险,购买过程中应选择与自己风险识别能力和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投资需谨慎。
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悦来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